以暗淡晓光明,以生命寻奋进
——文史预科2201班经典作品选读课一瞥
2022年10月21日,在任课老师胡栋材的主持下,文史预科2201班于新校区A座115教室度过了一次意味盎然,令人深思的经典作品选读课。
当文史班的同学们踏着午后的日光,满怀期待地走进经典作品选读的课堂时,眼前的场景让他们不由得瞪大了眼睛:十几个颜色各异的礼品袋正整整齐齐的放在讲台旁的桌子上。课程助理老师龙爱玲挂着神秘的笑容请同学们就坐,然后说道:“上次课胡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史铁生的《我与地坛》,今天我们要讲解的课文是海伦·凯勒的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。现在请大家上台挑选一个礼品袋,里面有一条眼带。用它蒙住自己的双眼后,我们将玩几个小游戏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课文。”
拿到各自挑选好的眼带后,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开始了第一个游戏:默契考验——即以两人为一组,一人目不能视,口不能言,心中默想一词后,只能依靠肢体给同伴传递此词含义。另一同学需以此猜出答案。在三分钟的时间里,同学们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。但在最后公布答案时,大多数小组都未能成功。第二个游戏,则是请同学们在蒙眼的情况下上台写自己的名字。两位上台的同学在朋友的搀扶下跌跌撞撞的走上了讲台,用粉笔写下自己的名字。其中一位同学名字较长,有八个字之多,但呈现较为整齐,实属不易。第三个游戏则是在蒙眼情况下描述与自己眼带相同同学的特征。在几次“点兵”后,绝大多数的同学只能给出极为模糊的描述。
终于,二十分钟后,同学们终于解下眼罩,重新望向五彩斑斓的世界。此时,一位优雅坚定的老人出现在屏幕上:“她就是海伦·凯勒。”老师说道,“这是她生前的片段。”同学们从刚才的游戏中沉静下来,看着这位老人描绘她的“日常”:如何认出熟人、如何与人交流以及她送给世界的话“漫漫尘世,世人皆苦。心中所愿,未必得偿。然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”

随后,在老师的详细讲授下,同学们进入了著名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的文本之中,了解海伦·凯勒三天的渴望与梦想,在其流畅的文笔中看到她由尘世走入殿堂,又由殿堂重返尘世。在其富于激情的感悟中知晓她对生活的礼赞。这使得同学们那二十分钟的黑暗,由感官升华至感悟,令人沉思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:“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、跟党走,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,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,立志做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。”通过近两次课对本次经典作品课程,同学们一方面学习了《我与地坛》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等优秀作品,培养了人文情怀;一方面借由课堂现场互动,同学们更深刻的感悟到史铁生、海伦·凯勒的伟大,感悟生命的可贵,鼓励同学们们奋发向上,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。
文史预科2201班的《经典作品选读》本学期开始由公司负责开设,学院选派骨干老师胡栋材副教授为课程负责人,旨在培养少数民族预科生的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。该课创新的教学方法受到督导专家们的肯定。
(撰稿:张瑜琦、龙爱玲;审核:吴争春)